流言:暴雨后污染物会进入城市自来水管,导致自来水水质严重不达标,不能喝。
(资料图)
真相:在暴雨的天气条件下,污染物会进到部分城市水体中去(包括水库和城市河道等),但是并不会影响到整个城市水源地的所有水源。
另外,水资源从水源地引到自来水厂之后,一般会经过絮凝、沉淀、过滤、消毒等工艺,保证自来水是符合我国饮用水标准的。所以,即使部分污染物被暴雨带到水体中去,在水厂制水的过程中,这些影响也都会被消除掉,最终的自来水都是符合饮用水标准的。
流言:太阳镜镜片颜色越深,越能防止紫外线对眼睛的伤害。
真相:镜片颜色的深浅只会影响对可见光的吸收程度,与抗紫外线能力无关,镜片材质才是影响太阳镜抗紫外线能力的关键所在,并不是颜色越深,防紫外线的功能越强。
紫外线可分为短波紫外线(UVC)、中波紫外线(UVB)、长波紫外线(UVA)。自然界的主要紫外线光源是太阳,太阳光透过大气层时波长短的紫外线被大气层中的臭氧层吸收掉,因此,全部UVC及大部分UVB被臭氧层吸收掉了。对人体造成影响的主要是UVA及部分UVB。
太阳镜能否防紫外线,主要是由镜片的UV(紫外线)标准决定,例如:UV400的镜片可以防止100%的紫外线,UV100的镜片可以防止96%至98%的紫外线。消费者在购买防紫外线太阳镜时要仔细查看其标识,防紫外线的太阳镜标签上应注明UVA和UVB标识,没有该标识的产品则不具有防紫外线功能。
不具有防紫外线功能、颜色又很深的太阳镜,对眼睛的伤害其实更大。因为深色镜片会使得我们视物变暗,瞳孔变大,这样一来,通过瞳孔区的紫外线量更多,对晶状体及视网膜的伤害范围就会变得更宽,从而容易诱发青光眼、白内障。
流言:选择塑料杯时,要注意看底部标识的数字,数字越大就越安全。
真相:这种说法并不准确。其实,只要是正规的合格塑料品,都可以放心使用。多数塑料容器底部都有个数字图标,数字通常是1―7。这是国际上通用的塑料分类,不同的编号标识表示不同材质的塑料,而不是安全性指数。
1号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(PET),矿泉水、果汁、碳酸饮料的塑料瓶就是用它做的;2号高密度聚乙烯(HDPE),常见桶装水的桶,就是用的它;3号聚氯乙烯(PVC),是一般塑料管道所用的塑料;4号低密度聚乙烯(LDPE),常见的电线电缆贴胶、薄膜就是用的它;5号聚丙烯(PP),这是耐热最强的材料,微波炉加热的塑料器具就常用到它;6号聚苯乙烯(PS),现在很多奶茶的杯盖用的就是它;7号是其他,常指聚碳酸酯(PC)等数种塑料,大多数婴幼儿奶瓶就是使用PC作为原料。
这些材质中,5号PP耐热性能最好,能耐200℃左右的高温,可以用微波炉加热,反复加热也不会有问题。1号、6号及7号的耐热性就相对较差,最好不要直接加热,也不要装入太热的食物,更不能反复使用。
流言:伤口愈合期间,不要吃酱油等颜色比较深的食物,否则新生的皮肤会变黑,还会留下瘢痕。
真相:伤口愈合后是否会留瘢痕与酱油并没有直接关联。是否形成瘢痕、瘢痕的大小,受到个体体质、伤口的位置、严重程度和愈合情况等因素影响。在伤口愈合过程中,酱油中的成分并不参与,也不会对其造成任何的影响,类色素更不会沉积到瘢痕组织中。
酱油的黑色来源于所含的焦糖色素,即使被人体吸收,也不会被人体输送到皮肤。酱油的“涉黑嫌疑”还来自于它的两种成分:氨基酸和酪氨酸酶。其中,酱油的氨基酸成分不会促进黑色素的形成;酪氨酸酶不能耐受强酸,无论酱油里是否含有酪氨酸酶,都会在进入胃的时候被胃酸灭活,失去能催化化学反应的生物活性。所以,吃酱油会让伤口变黑只是一种传闻。(北京市科协、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发布)
来源:北京日报 记者 刘苏雅
流程编辑:u032
版权声明: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或改编。
Copyright 2015-2022 华中商务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: 京ICP备12018864号-26 联系邮箱:2 913 236 @qq.com